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征文
徐宏举:长向觅故纸 一任旧风华——博物馆建设亲历记
时间 : 2018-10-07 10:00:06

 

2017年5月18日,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上午9时,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文化宣传月启动暨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孙春玲、烟台市卫生计生工委委员、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王永秋、牟平区委副书记陈海涛、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业务处盖英群处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综合处陈高潮副处长,相关部门及兄弟单位领导和专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离退休老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及部分师生代表出席了仪式。

启动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张立祥与孙春玲局长、王永秋会长、陈海涛书记共同按动水晶球,博物馆正式开馆了!(图-1)

-1 启动仪式

学校中医药博物馆2012年3月正式立项,2014年5月底完成馆舍土建工程。2015年10月,博物馆展陈设计公开招标,2016年3月份完成布展施工招标工作。经过五年多的筹备和建设,终于在2017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了!

早在开馆之前,博物馆已经被确立为“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烟台市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5月23日,博物馆挂牌为“烟台市老龄委活动基地”。

2017年6月16日,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017年8月16日,博物馆被遴选为“烟台市首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2017年11月27日,博物馆荣获“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18年1月12日,博物馆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2018年1月22日,博物馆被山东省总工会等八个部门联合授予“山东省创新型班组”,同时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8年4月16日,博物馆挂牌“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

2018年4月28日,博物馆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2018年6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倾注了博物馆布展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各部门职工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心血。

回首博物馆的筹备、建设和发展过程,一幕幕,一件件都历历在目,几年来的辛勤付出,现在都成了幸福的回忆。


一、总结中医历史(2014年上半年)

2014年3月,中医系徐传庚主任把我叫到跟前说:“小徐啊,中医的历史你研究一下,按照中医药的发展历史的分期,每个时期提炼提炼,用十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最好是对仗押韵,然后再展开介绍一下每个时期的发展成就,不要超过二百字吧。”

徐主任怎么会找到我呢?我平时喜欢古代的诗词歌赋,高兴的时候还会写一写古诗词,估计徐主任是想考察考察我的文字功底吧。我当时也没多想,接到任务后,我就开始系统地研究起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来。

历史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书架案头摆的最多的也是历史书。但之前还真没有系统研究过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只是在每一门课程总论部分会简单的介绍一下学科的发展简史。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首先要先读通中国医学史。专科、本科层次的课本都比较浅显,我找来了甄志亚编著的人卫版《中国医学史》,厚厚的一本书将近600页,用了几个晚上通读了一遍,重点研究各个时期的医学成就,并结合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选出最能代表每个历史时期的医家、著作和成就,反复斟酌和推敲文字,终于不辱使命,中医药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提炼出了两句话、十个字的高度概括,一百五十个字左右的介绍(图-2)。完成之后,心中亦不免忐忑,正好妻子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访学,帮我介绍了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刘更生教授指正,在得到了刘老的肯定后,我心里才有了底。交差的时候,徐主任也十分满意。

-2 中医历史概述

付出总有回报。凭借这次任务,我通读了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为我今后《中国医学史》的授课和博物馆“中医药史馆”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理中医古籍(2014年底)

2014年10月,学校发文正式成立了博物馆职能部门,宋永刚任馆长,暂无其他工作人员,时任工会主席的耿少平作为主管领导。

11月的一天,宋馆长找到景政老师、宋修道老师和我,每人分配了100套中医古籍的整理任务,对古籍的内容简介进行归纳整理。

这些古籍整整装了十几个塑料整理箱,我学医已经18年,也读过一些中医古籍,但相对于汗牛充栋的古医籍海洋,够不上九牛之一毛,很多书名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内容和作者了。又是在访学中医文献的妻子指导下,我借来和下载了一大批古医籍文献书籍,比如《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提要》等,耐下心来慢慢钻研,从每一位作者、生平到每一本书的内容、特色以及不足,甚至发行的版本,一部部陌生的古籍,一位位古代医家,慢慢地被我认识、了解、熟识了起来。看的越多,心里的感慨不禁越多!古人不求名利著书立说为我们留下的资料何其珍贵,然而今人所谓中医者有几人潜心研读?我自己也是研读甚少,不禁愧疚万分。于是立志今后对中医古籍多加研读,不求今后医名显赫,只是想不辜负了先贤大医们的心血!

不知道宋修道和景政老师是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的,反正我整完这一百套古籍,顿觉脱胎换骨,谈起中医来底气十足了,但真的是付出就有收获!此后我正式参与到博物馆筹建工作后,又把宋、景两位老师整理的二百套古籍进行了统一梳理,进一步深厚了自己的中医文化积淀。

三、借调博物馆(2015年上半年)

2015年初,在完成了以上任务后,我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坚决的决定,主动要求做博物馆的工作。

博物馆原来只有宋馆长一人,工作基本从零开始,做这项工作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出于对传统和中医的喜爱,怀着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我主动找到了宋馆长要求加入博物馆,庆幸得到了领导的同意。2015年3月,学校将我借调博物馆工作,我正式搭上了博物馆建设的历史战车!

此前整理的古籍是学校图书馆五十多年来的馆藏,是时任工会主席的耿少平和博物馆馆长宋永刚两人亲自从学校图书馆中逐一挑选、编号、测量、拍照,并装箱打包的。刚刚调入博物馆,我也开始了类似的工作。

2015年上半年这一学期我正好在莱阳校区上课,图书馆的一部分旧书还都存放在莱阳校区。于是领导安排任务,在我上课之余到图书馆搜集建国后出版的中医古籍作为博物馆的资料和布展之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书籍基本上都存放在图书馆三楼,不对外开放,馆内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发霉的味道,为了安保,馆内的窗户也全都是密封的,无法通风,在馆内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头晕窒息,我几乎是屏住呼吸,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的挨个搜寻,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图书馆挑拣出了本草类、方书类、炮制类、医案类、医话类、医经类、诊断类、伤寒类、温病类以及中医各科书籍400余本/套,整理打包了十几个纸箱,拉回牟平校区,并逐一分门别类,登记整理目录。

四、布展方案的确定与细化

早在2013年9月27日,学校正式发文成立了中医药博物馆布展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党委书记金鲁明、校长张立祥任组长,副校级领导姜宏彦、焉英杰、战文翔、田雷、史梅任副组长,各部门党政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耿少平任主任,成员有宋传荣、丁信科、方兆平、苏培庆、张钦德、徐传庚、刘波、武永刚、于晓斌、荆雪宁、宫小飞等。各馆建设分组负责,中医药史馆负责人徐传庚,中药标本馆负责人刘波,校史馆负责人方兆平,生命科学馆负责人荆雪宁。博物馆的布展工作的序幕正式开启。

具耿书记回忆,一开始所有的工作人员对博物馆布展工作缺乏认识,布展方案的确定存在很大的困难。2013年12月5日,学校召开第一次博物馆建设会议,由于布展思路的分歧较大,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博物馆布展工作规律,时任党委书记金鲁明、校长张立祥亲自带队到驻地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兄弟院校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学习,办公室人员也集中分两批次到北京、上海参观学习,提高了对博物馆的认识,逐步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博物馆布展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博物馆布展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整合学校现有的中医药文化、文物资源,向社会广泛征集中医药文物、实物、标本,按照博物馆的建设规律,在设施设备、馆藏与布展等方面,均达到全国同类博物馆一流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中医药博物馆,以比较系统地保存、研究和利用中医药文化遗存和标本,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服务于社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努力使学校中医药博物馆成为我省的文化亮点与胶东地区的文化名片。

在学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博物馆布展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邀请烟台市博物馆专家指导,借鉴十余家博物馆布展经验,凝聚集体智慧,经过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初步的布展方案。时任校长张立祥和工会主席耿少平于2014年6月和8月两次到省卫计委向当时的刘奇主任和中医药管理局武继彪局长汇报布展方案,直至卫计委领导审核同意。

开始的设计方案只包括中医药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和生命科学馆,后又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又增加了中医药专题馆。2015年1月,学校确定了博物馆各馆的布展方案:中医药史馆依据立柱的分布设计“中国医药学史画轴”,并按历史发展分为7个时期;中医药专题馆分为中医理论、针灸推拿等九个专题;中药标本馆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分成花叶类、根茎类等十个展区;生命科学馆分成生命的奥秘、生命的起源等六个部分;校史纪念馆分为前言、学校概况、发展历程、未来展望等部分。

2014年10月,博物馆职能部门正式成立,学校任命宋永刚任馆长,此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有宋馆长一人,在当时工会主席耿少平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文物征集、古籍整理等前期工作。

这一切都是在我加入博物馆之前的事情,我参与其中的有两项内容,一是“中医药学史画轴”的设计,二是专题馆布展方案的补充。

还记得当时(2014年春)中医系徐主任专门带着王雷博士和我深入到博物馆的建设工地现场考察,看到馆内分布的立柱,设想如何充分利用而不影响美观,大家一起开动大脑,最终设想出了“中国医药学史画轴”的创意,此后徐主任让我找出中医药发展历史上的一百个点来设计画轴的内容,这项独一无二的创意从设想到最终成形定稿,建设制作完成,整整花了2年多的时间,其中大到历史节点确定、人物形象设计,小到各朝代服饰的差异,竹简书籍的不同……经过了数易其稿,连做梦都在修改,最终完成了博物馆里一道独特的景观(图-3)。

-3 中国医药学史画轴

专题馆涉及中医方面分区内容的补充是由我和景政老师完成的,我负责中医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传承和学派专题的内容,景老师负责针灸推拿和中医养生专题内容,中药基源、中药炮制、中药方剂和中药制剂专题由中药系负责。一开始的方案补充只是把能想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包括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相关书籍、相关展品、相关图片等,真正的细化还是后来的事情。

2015年1月22日,学校组织了博物馆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公开招标,最终确定了中标单位,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废标。

2015年5月1日起,国家出台了新规定,基本建设设计与施工必须分别招标。

2015年上半年,我借调博物馆后,随着工作逐渐熟悉,文物的初步征集和前期工作的基本完成,紧接着就面临布展设计的重新招标。

为了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学校领导给馆长和我下达了工作任务,对初步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细化,我们俩各负责一个馆。馆长负责中医药史馆,我负责中医药专题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博物馆一楼二楼两个馆的细化方案第一稿诞生了。

这次细化包括了每分期或专题的内容简介、场景设想、图片展示、文字介绍、历史人物肖像及简介、相关文物、书籍及展品,并列出了预计展出而缺少的相关文物和古籍,为后来的文物征集和古籍购买提供了大体方向。

2015年10月20日,博物馆设计进行了二次招标,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中标。当晚及接下来的几天里,耿书记组织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宋永刚、徐宏举、吕慧媛、孙亚楠)和布展办公室成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中标单位的布展设计和多番讨论的修改意见,博物馆工作人员紧锣密鼓的进行了细化方案的攻坚整改,并将国庆期间刚刚从黄山购买回的文物展品分类添加到方案中,形成了医史馆和专题馆的细化方案第二稿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随着购买展品的不断丰富,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细化方案调整,并经过学校领导、布展办公室成员和上海美术设计人员的论证,最终在2015年12 月31日,细化方案第四稿定稿。2016年新年伊始,医史馆和专题馆设计细化方案的第五次修改又开始了,并及时与设计工程师沟通,整合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和生命科学馆展陈设计方案,终于在寒假放假前将全馆的设计细化方案基本定稿。

此后,布展方案又经过了多次的细化整理,甚至正式布展开始后还一直在修改中,直到今天大家看到的展出效果。其中不乏多次推翻之前的设计思路,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灵感一现的突发奇想,机缘巧合的资源偶得,最终才交出了现在比较满意的答卷。

五、外出参观学习

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展示?首先要走出去看,也就是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刚刚接触这门学科,我是一头雾水,参观期间只觉得目不暇接,却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只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对于布展的细节问题却未加注意。到后来工作逐渐熟悉后,才慢慢摸到门道,知道去看布展的风格、细节,文物摆放的技巧、审美……

为了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我门还利用各种机会专门到南阳医圣祠、亳州华祖庵、苏州叶天士故居等古代中医药文化遗址参观学习。比如专题馆悬挂的龙门石窟药方洞的照片就是我们自己拍摄并制作的;还有关于广饶出土的史前开颅术资料,我们专门去了广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真品藏于山东博物馆)搜集资料,并做了颅骨的复制品进行展览。

直到今天,学习还在持续进行中,每到一处,必先寻找当地的博物馆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六、展品征集及整理

至今为止,博物馆馆藏各类展品包括文物2000余件/套,古籍600余套,字画100余幅,中药标本上万种。丰富的文物、古籍、字画及各类标本馆藏,形成了系统、有序、完整的展览陈列。这些展品的来源,包括继承学校原来的资源、外出征集购买的展品和社会的捐赠。

前面已经提到继承学校图书馆藏的中医古籍等文献资料的事情,主要是耿书记、宋馆长和我完成的。2015年6月,耿书记和宋馆长在莱阳校区初步选定一批校史展品;11月,宋馆长和我又到莱阳校区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并打包运回牟平。这批展品基本奠定了校史纪念馆的布展资源,展示了学校建校六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博物馆部分藏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赠。学校早在2014年6月20日就出台了《中医药博物馆征集中医药史校史文物及实物暂行办法》、《中医药博物馆接受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药博物馆接受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在筹建博物馆的过程中,学校的老教师、老校友和社会人士对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捐赠了一部分展品、校史文物等。比如临淄的孙永行先生捐赠各历史时期文物近百件,临淄的王红军先生、张乐先生、张店的陈旭先生、莱西的李彦胜先生、莱州的宋振兴先生也都为博物馆捐赠了文物。烟台的陈元胜先生为博物馆义务书写数十幅书法作品。我校的名老中医李树铨先生捐赠自己珍藏的清代医籍和自己行医生涯中整理的医学资料。已经去世的吕广振老师子女捐赠了吕老生前的教学资料。我也动员我的父亲捐出了他1973-1975年在学校就读中药专业时的教材等十余件校史文物。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以后,还收到了山东晟宝丽壁纸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古代名医蜡像;牟平张学俭老先生捐赠了血红栓菌和枝瑚菌中药标本;退休教师王兴顺代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山东省第六普查队捐赠了200余件腊叶标本。

除了继承和捐赠,更多的展品来源于征购。

最初的文物征购来源于莱西,早在我加入博物馆之前,2014年12月,耿书记和宋馆长就到莱西初步考察了文物,之后又带着烟台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初步鉴定,并于5月份将文物运回。这批文物300余件,包括各朝代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和铁器,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有清代民国的小药瓶、贵重药材工艺品等。

第二次大规模的文物征购来源于安徽黄山。2015年6月,耿书记和宋馆长到黄山市考察了这批文物,8月邀请文物专家再赴黄山进行了鉴定和议价,10月学校派出专门团队到黄山进行了展品的购买。这批文物包含大量的瓷研钵和小药瓶,还有火罐、研船、药戥子、老处方、药品广告、中医古籍、行医牌匾等中医药相关展品近千件,极大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种类。

此时,针对博物馆各馆布展框架,对已有文物进行了初步分配,史前时期文物和青铜器类文物比较匮乏。2015年九十月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吕慧媛老师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孙亚楠老师入职,博物馆的力量得到了很大地加强。吕老师之前在临淄文物局和齐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对临淄的文物资源比较了解,建议到临淄进行文物资源考察。2015年11月,学校派我跟吕慧媛、孙亚楠一起到临淄进行考察,探寻到一批史前时期文物,我们回来后立即向领导进行了汇报,紧接着耿书记、宋馆长、吕慧媛和我再次奔赴临淄,并邀请了烟台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同行。在临淄我们收获颇丰,有史前时期的石器、陶器、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瓦当等。这批文物大大填补了史前时期、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药文物的空白。

2016年7月,我们到莱州征购一批文物,其中有一件清代“佛山冯了性”风湿药酒坛,是距今将近400年历史的“冯了性”药铺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历史价值。

此间我们还先后在烟台、牟平等地征购了几批少量的文物,如民国老药品广告、钱庄票、名人字画等。并且数次接收了几批奇特大中药材标本,为中药标本馆的布展做准备。

除了对文物展品的征购,博物馆的布展还需要大量的中医古籍。之前我们从黄山、临淄等处购得部分中医古籍,加上学校原有的继承,社会捐赠的古籍,博物馆的中医古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布展的需求。耿书记和宋馆长会随时通过各种渠道征集相关书籍,我也开始主动在网上淘书。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浏览孔夫子旧书网成了我每日必做的一项工作,搜索、购买、拍卖,从木刻石印都分不清楚,到现在书籍纸张是竹纸还是棉纸,印刷是活字还是雕版,我现在基本上能够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先是根据细化方案搜买缺少的书籍,到主动上网发现有必要收集的书籍,每天看网上的古籍更新,看拍卖,一直到2016年底,我陆续在网上购买中医古籍和相关图书资料400余本/套,基本满足了布展的需求。2016年7月,我们又从淄博征购了二十余套品相较好的成套中医古籍。

每次文物征集回来,都需要对文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建档。鉴定、编号、清洗、测量、称重、拍照、归档……这些工作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2016年3月,全馆人员一起对所有文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清理工作,并对部分残破文物进行了修复。2016年6月到10月,在电教中心崔维响、焉旭光、梁洪瑞、宋瑜、刘琦等老师的帮助下,博物馆集中进行了文物拍照工作,此后还对分批购买的文物和奇特大药材标本进行了小规模的拍照。

在此期间,展品库房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搬迁。最初征集回来的文物、书籍等展品储藏在老办公楼的四楼,2015年7月21日,宋馆长、刘岩老师和我三个人将博物馆物品打包,共28箱书,21箱文物,针灸铜人一座,编钟一套,其他物品若干。当时天气闷热,真正体会了汗如雨下,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的感觉。整理好的物品第一次搬迁到了老办公楼一楼。2015年9月,随着新综合办公楼的启用,老办公楼被改造成学生宿舍,为保证文物安全和学生住宿的需求,10月,库房又搬到了综合楼17层。第三次搬迁是2017年4月初,博物馆装修基本完成,文物书籍装箱打包全部搬到了博物馆内。所以博物馆的筹备工作不仅仅是动脑子写稿子,绞尽脑汁犯头痛,还要光膀子扛箱子,筋疲力尽累断腰,其中辛苦自不必细表。

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文物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也越来越细致,在正式布展前我们就进行了各展馆文物的分布归档和未布展文物的清点,到2016年10月底模拟布展完成后,又进行了文物的进一步归档整理,最终到正式布展完成,所有布展文物展柜分布及未布展文物库存分布情况得到最终确定。2017年11月份由我最终整理建立了完整的博物馆藏品台账(图-4),每一件展品的来源、年代、分布位置、尺寸、价格等详细参数都可以从台账中查到。

-4 博物馆藏品台账 

七、设计与布展

博物馆的设计与布展工作包括场景、展板和展柜三个大方面。

场景的设计和制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了更好的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丰富博物馆的可观赏性,我们进行了无数次头脑风暴式的创作,开发了“医药汉字发展演化”地面铜浮雕、“中医神话故事仿汉画像石浮雕和“中国医药学史画轴仿铜浮雕等中医药特色突出的独创设计,制作了原始人类生活场景、中医音乐养生场景、中药炮制场景、动物姿态标本场景等一系列集科普性与趣味性一体的展览场景。这些创作中的细节经过了无数次的论证和修改,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中国医药学史画轴”,还有原始人生活场景中陶器的器型选择和年代特点,中药炮制场景人物姿态和锅台倾斜角度的细节,音乐养生场景中悬吊石磬的材质选择和编织技巧等。其中“中医神话故事仿汉画像石浮雕(图-5)的设计充满了灵光与巧合。浮雕选择了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岐黄论道、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坐虎针龙和悬壶济世等七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并点缀了象征月亮的玉兔捣药和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的图案,加起来一共是九个神话传说。日月一左一右,象征着一阴一阳;汉画像石乃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丧葬礼制性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属于阴的东西,而神话传说数量“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阳数,这又体现了阴阳的平衡,成为我们诠释中医传统的阴阳学说的生动设计。

-5 “中医神话故事仿汉画像石浮雕

展板包括了古代医家的形象设计和介绍、相关文物背景介绍、中医药相关知识介绍等。2016年8月底,初步设计好的展板制作了泡沫简板上墙预布展,整个效果出来后,耿书记领着我们反复现场观摩找问题,对一层史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改。史馆的最初设计包括了太多的人物介绍,使得整个展馆过于千篇一律,为了展出的多样性,医家形象设计分成了画像、浮雕和照片三种形式,中间穿插医家故居遗址、著作书影等相关的图片,医学贡献和代表著作的介绍等。医家人物画像的大胆删减,看板尺寸的修改,相关内容的增加,这些工作落在了宋馆长和我的肩上。我们开动了所有的脑细胞去设想,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图片和介绍,最终拿出了基本满意的设计,达到了现在展出的效果。展板内容的的英文翻译是赵宏展老师和杜留成老师帮助完成的,因为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翻译起来难度极大。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二位老师对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单词都要经过反复的揣摩和沟通,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不幸的是赵宏展老师没能看到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刻,就英年早逝,这成了我心中最大的遗憾!每次走在馆里,我就会怀念起赵老师……博物馆会永远记住您!

有些展板的设计和资料的搜集几番波折,又峰回路转。比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平江图”,就经过了了戏剧化的过程。最初的打算是利用之前购买的平江图拓片挂图扫描放大制作展板,但是挂图太过模糊,放大后效果极差。于是我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资源。网上下载图片,像素太低,不行;联系苏州碑刻博物馆协调帮助,被告知国家已不允许再对石碑拓片;网上搜到一家卖原拓的,终因价格太高而失之交臂;亲自跑到苏州碑刻博物馆拍照,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2016年12月,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一本《苏州古城地图》,介绍称包含平江图的大幅图片。于是我兴冲冲的联系了卖家,花400元(含45元运费)购买了这函图册。等收到后,却发现图画与卖家描述有差别,尺寸不够大,但也远比此前找到的资料好得多。跟卖家沟通提出异议后,卖家感到理亏,提出可以退货。这样卖家就要赔上来回的运费将近一百元,我于心不忍就表示不用退货了,许是感受了我的执着和真诚,在了解到我迫切寻找这幅图的初衷后,卖家为我免费提供了电子版的平江图拓片高清扫描图!!!像素足够大,图片足够清晰!于是,在几经波折后,平江图拓片的看板做好了,高度还原了原件的内容,不仔细查看几乎辨认不出真假!在我参观过的所有博物馆中还没有发现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平江图(图-6),就算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出的也只是石碑的复制品,一眼就看出是机器加工的现代模型。为此我简直兴奋不已,每次走到图前都十分欣慰。

-6 平江图碑刻

类似经过反复修改达到满意效果的看板有很多,所以每当我给游客们讲解的时候,都不忍心略过,因为每一块看板的背后,都饱含了我们的艰辛和付出。

展柜的布展工作分了设想、模拟、实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想。这时候只是把征集到的各类展品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分区。展品按照不同材质、不同器型、不同用途、不同年代进行分类,将文物和书籍粗略的分配到了各馆的不同展区,并随着文物的丰富和细化方案的调整而不断进行调换。

第二阶段,模拟。模拟布展的前提是各展区的展柜分布及尺寸的确定。展柜的设计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多次现场测量场地,规划设计展柜,针对展柜材质、尺寸、功能等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施工方多次沟通,历经三个多月才最终达成共识。

展柜设计完成后,要根据每个展馆展柜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文物的布展搭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模拟布展(图-7)。模拟布展从2016年9月中旬开始,首先根据各展柜的尺寸裁出白纸代替展柜,再根据每个分区的展柜分布位置,将裁好的白纸依次摆好,最后在白纸上摆放展品。要考虑展品的类别、疏密度、搭配和美观等。摆好一个展区,请耿书记给指正,不满意的再调整。确定之后,依次拍照,打包、装箱,编号……就这样,我们博物馆团队四人团结一心,克服艰苦的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件件、一箱箱,一直干到10月底,历时一个多月的奋斗,一层医史馆和二层专题馆十六个分馆的模拟布展工作基本完成。期间共打包五十余个整理箱,包括约两千件文物,数百套古籍!


-7 模拟布展

模拟布展完成后,就要为实战做准备了。2017年2月,耿书记带领宋馆长和我专程到洛阳博物馆参观学习展台、标牌等的制作经验,确定了展台和标牌的风格,立即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展台展架设计、标签制作、二维码生成等这些迫在眉睫的工作。这项工作具体到每一件展品,需要一个个的推敲揣摩,一条条的核对优化,最后经过多次的修改,终于在四月初完成了布展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战。2017年4月4日,展柜布展正式启动。布展的过程不仅是摆放展品,还要扛箱子,搬玻璃,整卫生,当时吕慧媛老师已经身怀六甲,即将临盆,还要挺着大肚子一起在充满甲醛味的馆里忙布展。年轻的孙亚楠老师对甲醛严重过敏,但依然坚持在布展第一线。我作为博物馆的壮年劳力,必须主动承担体力活。每天的强体力劳动累得我腰酸背痛,只好扎起腰围坚持工作。长时间的精神过度紧张又导致颈部神经性皮炎发作,期间还发作过颈椎病和高血压。紧张的布展工作,真是百味陈杂。(图-8)

-8 布展

中药标本馆的布展是在中药系全体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完成的。3000多瓶生药标本按照分类依次上架,100多种新奇大标本展出设计与悬挂,既要准确,又要美观,这是件十分细致而繁琐的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玲琅满目的标本瓶像一个个列队整齐等待检阅的军队一样,看上去十分震撼(图-9)!

-9 标本瓶阵列

生命科学馆由西医教学部负责,具体工作是由荆雪宁主任亲自做的。据荆主任回忆,生命科学馆的设计规划自2013年9月就开始着手,要对原馆标本资源单纯的分类陈列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围绕着生命的主线,将展馆分成“生命的奥秘、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风采、生命的体验、科技与医学、生命的反思”6个主题展区,将功能定位为科普、健康教育、教学和科研,以互动和体验贯穿始终,并突出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内容。文案的编制和设计细化历经14个月,涉及文字的收集、整理、组织,图片的筛选等各项繁琐的工作。荆主任亲自整理了近3万字的文案,从1000多张图片中,最终筛选出100多张。标本的筛选更是耗费脑力和体力,首先要对馆里1000多件标本进行清点、编号、拍照;然后要更换标本缸,每一个标本缸都要测量尺寸;最后是对标本进行筛选。标本的整理工作由西医部的张彩霞老师独立完成。张老师历时5个月依次完成了1000多件标本的清点、编号和拍照,尺寸的测量以及标本分类,编制档案等各项工作。2015年6月,布展文案初步定稿。此后文案又进行了数次的修改和完善。2016年4月至6月,与装修方确定每一个展区的具体装修效果。大到展区选用的色调,小到展区灯的效果,最终确定展馆的风格。6月至10月,对生命科学馆大大小小80多块看板进行文字、图片的审核,反反复复七易其稿,文字、图片、标点,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8月,荆主任牺牲暑假休息时间亲在到施工现场,和工程师确定每一块看板的位置、高度、间隔,以达到布展的最佳效果(图-10)。11月,所有的看板上墙,生命科学馆的基本面貌显现。12月,展台安装完毕。2017年1月,标本搬迁,换液、换缸。2017年3月,在荆主任带领下,由教师们自主设计,反复修改审核的人体全息投影(图-11)、人体魔法探测仪、现代医学电子翻翻书、人体常见疾病、人体遗传学等五个互动项目最终定稿。(邢冬杰、张新鹃、张豪英审核人体常见疾病,孟繁伟、丁守文、陈丹丹审核人体全息投影、人体魔法探测仪,荆雪宁审核现代医学电子翻翻书和人体遗传学互动项目。)随着软件的安装、试运行,终于给生命科学馆3年零7个月的设计和布展画上了句号。

-10生命科学馆

-11人体全息投影

校史馆的布展由宣传统战部负责,在方兆平部长的带领下,具体工作由康传勇老师负责。校史馆以学校发展历程为轴线,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历史沿革、优良传统、办学经验以及教育成果等,突出了学校在山东中医药职业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学校办学60年来风雨历程的历史见证所在。(图-12)

-12校史馆

全校各部门都为博物馆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大家只为了一个目标,顺利开馆!

4月16日,博物馆各馆的大体布展基本完成,学校党委书记张立祥、校长袁志勇、纪委书记耿少平到博物馆现场视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赞扬,认为仅有四名工作人员的博物馆团队完成了学校前所未有的一项大工程,十分震撼。其实博物馆虽然工作人员少,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博物馆自筹建以来,历任领导都对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十分关心,在最初的布展框架设计时,学校统筹全局,广泛征求意见,确立方案;具体工作开始实施后,学校领导对博物馆工作大胆放手,用人不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我们工作起来从不瞻前顾后,只为建设好博物馆这一个目标而努力。2017年1月,即将调离学校的党委书记金鲁明专门安排时间到博物馆施工现场察看布展情况,调离学校后依然是念念不忘,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后,金书记还专程回校参观了博物馆。

4月18日,学校召开中医药文化宣传月启动暨中医药博物馆开馆工作部署会议,学校领导及各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决定为博物馆的建成准备一个隆重的开馆仪式,并为之开展一系列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最终确定于2017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开馆!

开馆日期敲定了,要将博物馆的布展做得精益求精,需要对部分内容进一步的细微调整。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任务就是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只要一天不开馆,我们都在忙碌,没有上下班时间限值,没有法定节假日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开馆前的冲刺中。

除了布展工作,我们还赶在开馆之前设计了博物馆馆徽、中医药文化系列扑克、文物拓片、博物馆宣传片、宣传册页、参观纪念券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

4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正式参观的顾客——烟台市老年体协一行20余人来我校参观即将开馆的中医药博物馆,收到了良好的反响。4月30日,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树娥到博物馆参观,对我校博物馆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5月17日,我校74级中药专业校友60余人参观了博物馆,对学校的发展赞不绝口。

开馆前一天,烟台博物馆专家闫勇、李华杰,烟台市文物局领导李大鹏对博物馆进行了评审。

2017年5月18日,博物馆正式开馆!

博物馆面向社会的正式开放,向公众彰显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

几年来,学校领导的坚定支持,全校职工的共同努力,具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今天博物馆的华丽登场。一群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突破的创业人,一群热爱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致敬中医药文化的中医人!

一年来,博物馆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已经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已经成为胶东地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中医药高专的60华诞献上了最美的贺礼!

分享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