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征文
焉英杰:激情燃烧的岁月——团旺医校掠影
时间 : 2018-10-07 10:11:20

团旺医校是1975年3月份成立的。地点在莱阳县团旺公社东团旺村和西团旺村后队所在地。第一批学生是七四级中医三、四班,中药三、四班,这批学生于1975年7月返回莱阳学校本部。第二批学生是七五级中医三、四班,中药三、四班,这批学生于1976年7月返回莱阳学校本部。之后,团旺医校撤销。

当时,学校党委委员、政治处副主任胡克进兼任团旺医校党总支书记,全面负责团旺医校工作。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宋恒善兼任团旺医校党总支委员,负责教学工作。学校团委副书记焉英杰任团旺校党总支委员团总支书记,负责学生管理和团员工作。

教工中年龄最大的是曲衍海、吕广振和李成芳,其他有徐寿长、江崇湖、刘宗华、王国芬、田殿兴、毕荣奎、张茂启、郑延臣、张华文、张勇、陈夕宽。炊事班有黄国全、王树敏、王华胜、梁风杰,还在东团旺村新招的炊事员邢春成。

学生住在在东团旺村,西团旺前队、后队的老百姓家中。中医专业两个班的教室在西团旺村前队,中药专业的教室在西团旺村后队。没有课桌,给每个学生发一个马扎坐着听课。两届学生都是自己背着背包,班主任带队,由莱阳城区步行拉练到团旺驻地。60里路,从早上一直要走到傍晚,精神抖擞,一路高歌。

师生租住百姓家柴草房、厢房,吃的是露天开的厨房,教室是村里连通屋,上大堂课。课余时间帮农民干活,早上起来学生去拾粪肥田,没水吃自己挖井、淘井。

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团旺附近走村访户,为老百姓防病治病,开展义诊活动。医校对师生分组,每周拿出一到两天时间,老师带学生在周围村巡回医疗、采药,帮助当地农村培训赤脚医生,帮助村里建制药厂,为广大群众义务诊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中药专业的学生,足迹踏遍附近几个公社的山山水水,搞药源普查、采集药材,为村合作医疗办土药厂、制造膏丹丸散,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在学中干、干中学,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王国芬老师曾带着七五级药学班的部分同学,到离团旺公社40公里外的万第公社大河口村学习,学生中就有留校的刘翠昌老师,炊事班师傅邢春成。他们向驻村的赤脚医生学习,帮农民干活,与大河口的赤脚医生和乡亲们关系非常好。

医校还利用劳动课时间,组织师生在西团旺村后队,一块临近河边的叫西山的沟底地,开垦出十多亩荒地,捡粪、种地,种植中草药和农作物、蔬菜,补充和改善了学生伙食。大家经常想起团旺医校的负责人胡克进,挥动锄头除草,浑身汗流浃背,胳膊、脖子被玉米的小锯齿叶划得一道道血印,第二天便是结了一条条血痂。负责人都这样实干了,师生开门办学、艰苦创业的劲头自然高涨。

在办学过程中,医校先后办了四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对莱阳县南半乡的200余名赤脚医生进行理论培训,大大提高了赤脚医生的理论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团旺周围村的乡村名医徐恒勤、于仁海、纪忠卿等,都参加过医校培训班,从医四十年以上,自豪地称为中医学校的学生。

七十年代初,农村文化生活特别贫乏。团旺医校坚持每天晚自习前学唱新歌,各班文艺骨干自编节目,利用节假日到市集宣传演出。在驻地老百姓的要求下,还以医校的名义,组织成立了宣传队,排练了较为丰富的文艺节目,利用晚上时间,到附近村庄演出。当时,莱西县绕岭公社群众听说后,也到医校要求宣传队到莱西县公社村庄演出,活跃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锻炼了师生,扩大了医校的影响。

当时的教职工,不少是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教好学、管理好学生,除了节假日外,全部吃住在团旺医校。针灸专家曲衍海、西医外科专家李成芳,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除了上课外,他们不辞辛苦,带领学生走街串巷送医送药,与学生一起开荒种地,还背着粪篓拾大粪,他们旺盛的干劲和精神,在师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团旺医校的两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段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时光,是一段师生的书本理论与技能实践紧密结合的时间,是一段师生与百姓群众情感亲密交融的时光。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团旺医校学习过的同学,不少都重回团旺旧地,寻找学习的大通屋、租住的房东、挑水的水井、开垦的田地,与百姓忆述深情厚谊。

分享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