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征文
刘启正:记建校元老吴洪祥
时间 : 2018-08-08 15:28:23


  常言道:人生难觅一知已,我却喜逢吴洪祥。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同事到同志,在这位建校元老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里就要从头说起,1962年,国家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莱阳农学院(今青岛农业大学)被调整下马了,大批的工作人员先后调任其它单位,其中先后有六位同志调来本校工作,分别是:莱阳农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王志新同志来本校任书记,我由莱阳农学院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调任本校团委书记。牟永贵同志任校医,赵佩芝同志任图书管理员,高洪仁和刘金先同志任实验员。新来的同志受到学校热烈欢迎,特别是吴洪祥会计,对新来同志们热情、周到、细微地安排食宿,提供办公设备等等,并主动介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这种爱岗敬业、精准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使我们感到一见如故,来校如归。学校的良好风气,使我深深感受到杏林春暖,杏花飘香,很快爱上了新岗位,投入了新工作。

携手并肩学雷锋,实践总结新经验。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校党委立即召开师生员工大会,动员部署深入学习雷锋的活动。为了避免把学雷锋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大轰大隆一阵风的形式主义,我便深入到我担任班主任的中医1班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学雷锋,通过和团支部及班委会的干部反复研讨实践活动四个周,初步明确并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两个问题。向雷锋学什么呢?就是要学习雷锋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学习雷锋树立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学雷锋呢?就是要像雷锋同志那样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干一行爱一行,时时事事都与自己追求探索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要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治病的白衣天使;把学习雷锋精神与争做“三好”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这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入脑入心,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向雷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随着学习活动的逐步深入,对涌现出来的学雷锋积极分子如:李桂娥、牟守敬、杨淑婷、翟椒芝、董玉芳、胡淑春、孙振举、吴春英、葛仁波、张兆先、李绍卿、任学春、李忠勇、曲成志、王菊花、姜淑儒等,不失时机地召开表彰大会,以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习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吴洪祥同志组织学校宣传队敲锣打鼓上街宣传雷锋事迹,同时带着医生和教师开展街头义诊做好事。在校内开晚会,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雷锋思想、雷锋事迹,宣传学雷锋的好人好事。有一次宣传学雷锋的晚会很成功,吴洪祥同志乘兴很郑重地向我建议说:“我们学校学习雷锋活动开展的挺好,特别是你深入班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效果很好,师生高兴,领导满意,你应当向省卫生厅写报告。”我说:“我已向莱阳团县委作了汇报。团县委表扬了我们学校,怎么还要向省卫生厅报告呢?”他说:“山东省卫生厅是我校的直接上级,我校是其直属下级,我们理应向上级报告,一是对上级的尊重,二能让上级了解下属单位的工作情况,获得上级的及时指导。”我认为很有道理,便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将总结报告上报了省卫生厅。不久就传来了好消息,省卫生厅将我校学雷锋的情况报告转发到有关医药院校等单位。这件事对我的鼓励太大了,因为我刚到一个新单位,又是第一次主持团委会的工作,能得到上级如此肯定,有力地提高了我做好工作的信心!事后我想吴洪祥同志太有经验了,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该校的创办人之一,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形成了凡事从全局出发的思想意识,使他的胸怀和眼界宽阔,事情想的深,办事决心大方法对,效果好。为此,我下决心向他学习,眼界要宽,胸怀要开阔,凡事从大局出发,把学校团委的工作和学校、党的全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脱离全局而单打独斗,一定当好党有力助手,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有力支持,而做好团委工作又能对全局助力,这样,就会使局部与全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在这一思想观念指导下,有力地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为后来主持多个部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受益匪浅,真可谓良言一句,恩泽一生。

吴洪祥同志在动乱年代不迷路,生死与共同志情。我校“文革”大动乱始于1966年6月6日,在《五一六通知》后新进行的还只是批判校领导的“资产阶级教学思想”。但是到6月6日就全部停课,掀起了一场“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潮,学校全部工作陷于瘫痪。一部分学生和个别教职员好像早就按捺不住欲望,闻风而动,立即成立了造反组织,扯起了造反大旗,名字叫“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少数教职员成立了“八八红卫兵”。这些首先起来造反的虽然人数不多,能量却很大。他们首先争夺并垄断了那顶最最忠于、最最革命的“造反派”的桂冠。他们堂而皇之地一副唯我独革,唯我独尊的架势,随时把“保守派”的帽子强扣在一切反对他们的人的头上。他们打砸抢,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杀向社会,和省地的造反派一起把矛头指向莱阳县委和政府领导机关。

这种愈演愈烈的极左行径,很快激起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愤慨,他们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群众组织,命名为“红卫兵指挥部”(简称红指)其斗争宗旨是:“反对反党乱校”,但立即被对方和社会上的造反派扣上了“保守派”的帽子。从此这两派便展开了你死我活,惊天动地的大搏斗。

1966年10月学校“红指”选举我为进京代表接受毛主席接见,造反派说我是保守派,没有资格进京见毛主席,他们百般阻挠,围追堵截,经过许多周折我终于到了北京,并且非常荣幸地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我乘坐的车队从东长安街缓缓向西行驶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万分激动,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砸碎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我这个乞丐才脱离了苦海,来到了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变成一名中共党员。当车队来到天安门前看见毛主席在挥手时,我热泪盈眶,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一生中获得的最高荣誉。幸福、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使我彻夜难眠,我下决心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党的光辉照我心!”,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离京返校,把幸福和荣誉分享给“红指”的同志们。可是,当我在蓝村火车站转车时,遇到学校的“主义兵”在堵截我,我摆脱了追捕后,转乘汽车到了掖县(今莱州市)。当我走进掖县县委招待所 (今莱州市宾馆)大院时,突然遇到了我爱人赵佩芝,我惊讶地问:“你怎么在这里?”

她一边眼泪一边愤怒地说“你走了以后,‘主义兵’就把‘红指’砸了。”当晚吴洪祥、邹青、李桂娥、刘洪元、李梦芬、张来军等“红指”的骨干召开了紧急会议,稳定了情绪,做了今后的打算。吴洪祥同志在会上说:‘造反派’砸了我们的组织,但我们的革命意志更坚强,我们的人员虽然分散了,但我们的心会更紧密地连在一起!我完全赞成教职工大部留在学校继续战斗,部分同志外出活动,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串联,去经风雨见世面,我特别赞成学生组织长征进京队去见毛主席!告诉广大红卫兵同学们,广大教职工永远是你们坚强可靠的后盾。’吴洪祥同志的浩然正气鼓舞和激励大家继续战斗。第二天,我就和刘洪元、李梦芬、张来军等20余名同学转移到这里,制作了‘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红卫兵长征赴京队’大旗,于昨天一早就出发了,今天我正准备回学校。

于是于当天下午我们两个回到了学校。第二天深夜突然有人轻轻地敲门,我警惕地问:“谁?”,“是我。”这熟悉的声音一听便知道是吴洪祥同志,我赶快开门,刚要开灯,他进来说:“不要开灯”,并急忙说:“造反派的所谓抄黑材料把学校的档案柜砸了,发现了学校培养接班人名单上有你的名字,他要捉你进行批斗,我已给你准备好钱,你领着赶快走吧!”说完赶忙离去。

我辞别了爱人,连夜赶回老家(掖县祝部乡刘家林)我回家中母亲见了很高兴,忙问:“怎么有空回来?”。我说:“我们学校的书记和校长被造反派揪出来批斗了,因为他们对我很好,关心我和培养我,是我的恩人,所以我保他们。”(我没有说造反派要批斗我,我怕母亲不放心)我母亲说:“孩子你做的对,好人一定要有好报。这些日子喇叭里整天打倒这个打倒那个的,这是什么世道哟,孩子咱可不能去干那种事,领导对你那么好,一定要保护好他们,千万别做忘恩负义的事!”我说:“我不会的。”母亲说:“你住几天就赶快回去,保护好你的领导,别叫那些反贼给害了。”我牢牢记住母亲的叮嘱回到了学校。

造反派为了把学校领导彻底打倒,他们冲击莱阳县委,要求县委罢免王志新和林凤吾的官,县委领导回答说:“中医药学校党委的领导干部是烟台地委管的干部,县委无权罢免他们的职务,再说他们都是好同志,也不应当罢免!”县委的答复,使造反派恼羞成怒,于是就把县委书记矫宁治等县委领导揪出来批斗。还把王志新、林风吾、于源和我揪到台上,低头弯腰陪斗,还把“红指”的一些骨干,如邹青、李桂娥、赵佩芝等押到台下低头弯腰陪斗当权派。当我在台上看到台下我爱人赵佩芝怀有八个月身孕在低头弯腰受折磨时,一阵酸楚泪流不止。在造反派高呼打倒走资派的声浪中散场了,此时吴洪祥同志趁人员混乱的时候来到我的身边,一边用安慰和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一边又紧紧地握了我的手,此时,无声似有声,深情眼神给了我力量,紧紧一握像一股暖流冲进我的心窗,这种力量净化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的斗志。

造反派在莱阳罢学校领导官的阴谋没有得逞,第二天便组织长征罢官队,气势汹汹地杀向烟台。他们带着宣传工具,印刷器材,以及造反头头们的行李,装了满满一车,命令王志新推车,我拉车,在我们走出学校大门时,吴洪祥同志趁人不注意,上前对我说:“一路平安,照顾好领导。”造反派沿途对我们进行折磨,在杨础住宿时还组织批斗,不让睡觉,真是难忍之极。

造反派罢官队到达烟台后立即冲进烟台地委,把地委书记林平同志揪出来,让他在大街的桌子上进行批斗,逼着他表态罢免王志新和林风吾的职务。事后又押着林平书记并一同押着王志新、林风吾和我陪着游街示众。从烟台回校后就把王志新、林风吾、于源和我分别关押起来,从此失去自由,进入了更残酷的批斗阶段。

时间很快到了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号召: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这便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最疯狂的一年。随着上海一月风暴,山东党政机关也被夺权。当时的社会背景,很容易让一些人走火入魔,步入极端。我校就有一位造反人员从学校一路杀到社会,并爬上了莱阳县造反红卫兵总指挥的宝座。他呼风唤雨,肆无忌惮,打砸抄样样是内行。他与社会上其他造反组织勾结一起夺了莱阳县的党政大权。在夺权那天,他操纵“主义兵”给王志新、林风吾、于源和我戴上纸帽子,画上鬼脸一起押到夺权现场。夺权结束后,又押着县里的当权派和我们四人游街示众。真是小人得志,一旦权在手就更加嚣张和疯狂,他写文章下命令,传单满天飞,喇叭震天响,煽动造反派对“走资派”和“老保”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他写的《说狗》与《斗与砸》文章中说道:“狗不是人,但人是狗,像刘启正之流就是保皇狗,别看主子倒了,他们并不老实,他们把耳朵贴在地上,静听着四方动静,盼望主子鸿运的到来,对刘启正之流这样的保皇狗就是一个字:斗!斗!斗!”在《斗与砸》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就是一个字:砸!砸!砸!”

我在被关押期间,受尽了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特别是莱阳被夺权之后,按照对我等实行斗斗斗的指令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批斗,逼迫我揭发“走资派”的罪行,转变“老保”立场。但是,我仍坚定地回答:“王志新、林风吾同志是经过战争年代考验的老党员,是学校的好领导,他们爱护我,信任我和培养我,是我的恩人,他们没有罪,我也没有什么回马枪,不需要转变立场!”造反派气急败坏地对我又是一阵毒打和辱骂。

我从志情上非常反感造反派那种疯狂、贪婪、投机、残忍、炫耀、恐吓、辱骂这些不正经的东西。我回忆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莱阳农学院毕业留校参加工作,到今天已经10年了,党和学校给了我什么?吴洪祥同志与我生死相依,又给了我什么?最重要的不就是要站稳共产党员的立场,不就是做人的良知、尊严和危难时刻能挺得直的脊梁吗?我可以毫无亏心地说,这一切我都做到了!我没有为获得一顶革命造反派的桂冠而出卖灵魂,没有诬陷自己的领导和恩人,更没有丧尽天良地动摇共产党员的立场,为此,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残酷的肉体摧残,无情的精神折磨,使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便对看守我的学生说:“你去告诉你们的领导,如果你们是真正的革命造反派就应当讲革命人道主义。你们让我怀着八个月身孕的爱人低头弯腰陪斗当权派,这是人道主义吗?现在孩子就要出生了,我又不是当权派,为什么不让我回家?难道孩子出生无权见父亲吗?你们这样关押我是人道主义吗?”第二天一个造反头头带着两个打手来了,进门就命令我低头弯腰,他大声训斥道:“你这个铁杆保皇狗,不但不揭发走资派的罪行,不老实交代自己的问题,不转变立场,不杀回马枪。反而指责我们革命造反派的革命行动,现在就叫你知道革命造反派的厉害!”话音刚落,一个王姓打手上前便是拳打脚踢,另一个庞姓打手上来抓住我的头发猛打耳光,边打边说:“再叫你嘴硬!”打得我鼻口流血。那位头头洋洋得意地说:“怎么样?这回知道造反派的厉害了吧?”现在宣布暂时放你回家的决定:第一要揭发走资派的罪行;第二继续交代自己的问题;第三不准外出串联。说完便把我一脚踢出门外。我从地上爬起来,擦了一把脸上的血迹,忍着疼痛急忙奔回家。我们一见面百感交集,相拥而泣,没有话语,只有泪水流淌。半响,她为我擦去脸上的血和泪,说:“回来就好!”其后,我们相互抚慰,相互鼓励,盼望着新生命的到来。

自动乱以来,我和爱人最高兴的一天终于来临,1967年2月28日喜得了女儿。此时此刻,我们忘记了痛苦,满怀喜悦地讨论着女儿的名字,最后决定为女儿命名一个具有深远纪念意义的名字——咏梅。“红指”的战友们如吴洪祥、邹青、李桂娥等前来道贺,当得知我们的女儿名唤咏梅时,得到了一致称赞,特别是吴洪祥同志动情地说:“好!好啊!寒冬必将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大侄女尚未出生就遭大难,必有后福啊!”我们的宝贝女儿刘咏梅还真应了吴叔叔的吉言,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现在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博士后,中共党员、基础研究室研究员,享受到了新时代的幸福美满生活。

吴洪祥同志是一位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他胜任会计和财务科长工作,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知道学校的财务和经费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命脉,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局的成败。吴洪祥同志始终坚持严格的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实行科学管理。在学校经费的使用上,首先保证教学第一线的正确原则,始终坚持精打细算,周密计划,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使学校有限的经费,在保证教学、学校建设等方面顺利发展的同时,又能为学校的后续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1978年经山东省计委、省教委批准,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及山东省招生计划,山东中医学院招收三个中药本科班,委托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管理两个班。学校党委对此非常重视,并下决心办好中药本科班。为此,王继学校长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列出了需要增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药材标本等清单和购置计划,召开专题行政会议,进行讨论和研究落实计划。在热烈地讨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我们是中专学校,理应集中精力办好,在经费使用上必须优先保证,大本班力所能及即可,办得稍差一点,也是有情可原的。二是办大学本科班是新生事物,办砸了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也有负于上级的信任,如果经过努力办好了,可为我校今后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因此,应千方百计地努力完成学校党委办好本科班的要求。在两难选择的情况下,吴洪祥同志提出了“全面照顾,侧重大本”的经费使用原则。他解释说:“办大学本科班看起来是困难,实际上是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不放,尽管经费比较紧张,但是我们可以精打细算,科学安排,不仅能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能提高教师的水平,还能为办好中专创造更优越的条件,这样侧重大本带动中专,相得益彰,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中积累办大学本科班的经验,对我校的今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关于如何实行“全面照顾,侧重大本”经费使用原则,吴洪祥同志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按照教学与实习大纲的开出顺序,先用者先购置,后用者则后买;二是大本班必须的标本、图书资料,采取少而全购置原则;三是全校厉行节约,压缩非教学开支,把有限经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意见可行,会议取得共识,为办好中药大学本科班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学校党委要求办好中药大学本科班的意见是正确的,学校的指导思想,确定的原则和措施也是正确有力的。学校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特为本科班的需要先后购置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双波长扫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保证做到了小班实验,乃至个人实验,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图书资料、中药标本均有相应地增加,标本室和图书馆进行了扩建。以上措施不仅确保中药大学本科班的需要,更有效地提高了中专班的办学条件。更可喜的是,我校图书馆还购进了《四库全书》(2015年10月陈晓华教授首倡《四库全书》申请世界记忆遗产)这样的镇馆之宝。

吴洪祥同志是校园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吴洪祥同志多才多艺,多年来,一直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始终坚持唱红歌、演红戏。以他为司鼓的锣鼓队有:刘启正、李绍娜、李树铨、冯秀琨等。以他为首席琴师的乐队有:李绍卿(笙与二胡)、李树铨(大底胡)、冯秀琨(大提琴)、陈骏骐(二胡)等。这两支队伍常年为各种宣传和演出服务。多年来,学校的演出队、乐队和鼓乐队,首先积极配合宣传和歌颂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重大节日、重要庆典和纪念活动进行演出;凡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都要举行欢迎和欢送演出。学校排演的《逛新城》、《十送红军》、《旧愁新恨》等保留节目很受师生欢迎,也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这支队伍不仅常年活跃学校的文化娱乐活动,还积极参加社会有关宣传和演出,也有很好的影响。

在校园和社会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和文化娱乐活动,有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力地宣传和弘扬杏林精神,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特别是有力地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洪祥同志和学校是命运共同体。他心里装着学校,眼睛盯着学校,把学校的盛衰荣辱同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不,1995年春节刚过就找我商量,为学校40周年校庆献礼的事了。他对我说:“1998年建校40周年了,到那时,我们两个就都退休了,能否趁没退休之前为40大庆献上一份厚礼?”我完全赞成他的提议,于是我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逐步取得了共识:建校37年的奋斗,37年的风雨,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中,涌现了许多值得称赞的风云人物,我们把这一切总结起来,收集起来,出版一本新型的建校40周年纪念集,并兼备学术性、资料性和思想性的工具书,使杏林精神和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为此,将书命名为《杏林荟萃》。

我们的编写计划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列入学校的工作议程,成立了编写委员会,陈光举书记(校长)亲自任编委主任,刘明德、陈骏骐两位副校长任编委副主任,刘启正、吴洪祥、刘琛南任主编,陶镇岗、冯秀琨、林德玉、郑延辰、耿少平、孙瑛任副主编,刘明德任主审。并定于1996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杏林荟萃》系统总结了建校以来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快速发展的成就,学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良好校风,传承和发扬了杏林精神,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振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在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在医药教育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和荣誉。

《杏林荟萃》收入了中医药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有方甫的《浅谈正确运用和认识:抗骨髓炎片》、刘琛南:《漫谈热病》、曲衍海《针灸治疗急痛证学术思想及针灸调气治疗急痛证经验举要》、宋健民:《对热入血室的探讨》、《调气和胃宁》、《调气止漏汤》、吕广振:《川皂角刺为君治疗坐骨神经痛》、王吉甫:《伤寒论》方证治选——桂枝汤、《从10例头痛治验看中医辨证施治》、刘明德:《<内经>论“神”刍议》、李树铨:《临床心得》、张金威《对祖国医学“调理脾胃”的初步认识》、郭健秋:《中药用药禁忌某些问题的商讨(一)——浅谈十八反、十九畏和妊娠禁忌歌》、王苏丽、张钦德:《海州骨碎补的生药鉴定》、《用理化法鉴别乌梅的真伪优劣》、毛书彬《神经活素、神经络素与神经疾病的治疗》、《神经活素的研究》、《神经络素与神经损伤的治疗》、刘维新、王培忠:《白棠子树抗缺氧作用的研究》、陈友梅《绿豆解毒作用初步探讨》、冯秀锟:《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中药炮制学试听教材》——《中药炮制操作技能的特色》、马绍初:《医宗金鉴》酸枣仁汤的临床应用、王法德:《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证的体会》、刘新才:《以经络调虚实对中风病的效应》、宋传荣:《内经》形神关系学说述略、李桂娥:《肺心病证治三议》、陶镇岗、刁月华:《金匮要略》运用大黄及其配伍浅析、王群超:《消风散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痉痒症》、栾春香:《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治疗》、周敬温:《自拟“调经种子汤”治疗不孕症的体会》、孙学英:《浅谈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毕永奎:《桂枝加黄芪汤治疗正虚黄疸改善肝功能一例》、孙殿浩:《胃病辨治经验》、杨仁升:《针刺手上廉穴治疗踝关节扭伤56例》、李继长:《肝性血外淋病治疗中的两个问题》、张保梅、王淑杰:《略谈中医心理援助的意义及基本方法》、赵学云:《浅谈小儿汗证的分型论治》、姜德斌:《临床经验总结》、唐永忠:《伤寒论》用附子的特点、宫少波:《使与使道初探》、宫胜贤:《蒿芩清胆汤临床经验》、徐传庚:《异病同治三则》、王菊华:《归脾汤在妇科辩证中的通用》、商秀云、张保梅:《浅谈如何做好中医护士临床带教工作》、张志忠:《大椎多向多层针法及临床应用》、刘春山:《针刺、拔罐、放血治疗皮肤瘙痒症》、郑延辰、王秀华:《验方“肥儿饼”治疗小儿厌食症》、张智远:《自拟化瘀软坚汤治验》、张仁侠、徐祝封、王兴顺:《自然光对蟾蜍酥甾醇类成分影响的探讨》、张华、韩兆平:《不同炮制方法对乌梅中有机酸含量影响》、徐祝封:《天麻细菌性软腐病防治研究》、江崇湖:《含当归成药中当归的检识方法探讨》、姜淑儒、赵翠莲:《浅谈滋补药的合理应用》。

《杏林荟萃》收入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中医、省级名老中医、医药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289名,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和荣誉。

中医专业的有:曲衍梅、宋健民、刘环南、吕广振丶牟守敬、王瑞道、孙振举、刘洪元、靳其法、杨淑婷、马绍初、王秀华、王海亭、付素浩、曲英杰、盖一峰、刘致祥、刘玉洪、刘宗华、李成芳、李树铨、宋传荣、张志忠、陈凌云、郑延辰、姜成慧、陶镇岗、谭锡亮、王彩云、王菊华、王奎武、王秀华、史淑丽、任保生、刘尔锐、刘玉英、刘和平、孙智远、孙知先、杨永华、李树铨、李桂娥、张金盛、张道玲、周敬温、孟慧、赵锦金、郝德松、秦秀成、栾春杰、裴绍荣、刁月华、王庆水、田典典、牟永贵、刘文辉、孙学英、杨仁升、李继长、李学玉、李广光、赵学云、唐永忠、徐传庚、袁秀英。

中药专业的有:毛书彬、刘维新、任学春、李绍娜、陈友梅、于淑丽、王培忠、冯秀锟、江崇湖、陈骏骐、李月英、赵周婷、姜学进、马英杰、于海霞、王东源、邓勇、付克坚、胡允辉、姜淑儒、常彩玉、靖永谦、蒋美凤、路正一、王锡祥、王兴顺、王苏丽、刘波、解桂英、张远敬、张仁侠、张华、张钦德、李尚荣、徐华玲、徐祝封、隋文连、耿少平等。

《杏林荟萃》出版,荣幸地得到山东省卫生厅厅长王天瑞《杏林逢春根深叶茂,教书育人民富国强》的题词,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蔡剑前作《序》学校原党委副书记、烟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书法家柳志光题写书名。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毛书彬、吴清华、孙振举、李洪亮、孙佑滋、王巨先、赵得华、孙宇享、邓勇、姜发科、毕庶波、张金盛、苏云、王德法、李学全、王心贵、王立木、杨永华、郑继田、孙继登、孟慧、吴新荣、刘旭辉、从培南、陈凤萍、王祥成、苗丰细、李同伩、金胜年、刘连堂、袁克安、黄启章、郭连仲等老校友的资助。

吴洪祥同志倡导并积极组织编写的校庆献礼——《杏林荟萃》于1996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胜利出版。在学校40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当吴洪祥同志把《杏林荟萃》递到建校元老刘琛南手上的时候,他非常激动,迅即与吴洪祥同志拥抱一起,眼前一幕令我感动,情不自禁地扑向两位元老,三人拥抱一起,眼含幸福泪花,长时间无语,一切往事呈现眼前,心照不宣地回忆起我们曾手拉手风雨同舟,心连心度过了腥风血雨。看今日庆典之盛况,展未来学校将更加辉煌!此时此刻,我们深感幸福和光荣,更深感骄傲和自豪。

吴洪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学校,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和怀念的建校元老。


分享到:

上一篇 : 第一篇

下一篇 : 刘学锋:回忆我的父亲刘明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