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新闻
建校六十周年学校工作巡礼之七: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努力打造德技双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时间 : 2018-10-19 16:57:4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针对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报考研究生的规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工程”建设规划》、《“123”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若干制度和规定,经过不断实践,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确保了办学质量。

一、 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建校之初的4人,发展到今天361名专任教师,增长了90多倍。1962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莱阳中医药学校,全校教师人数增加到36名,教辅人员3名。1972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之后,从高等院校分配来十几名高校毕业生,又逐年从本校毕业生中选留优秀毕业生补充到教学第一线,到2004年,学校教师人数为165人,本科以上学历137人,占83%,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占6%),硕士学位2人(占1%),本科学历125人(占76%)。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人(占总人数36%),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7人(占总人数39%)。

2004年学校升格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了尽快适应高等教育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了对教师培养、聘用的力度,使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提高。

2008年学校搬迁至烟台市牟平区,实现了高速发展,在师资建设方面,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基本建立了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到2018年6月,全校教职工人数增加至4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354人,占98.1%,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174人,党校研究生2人,硕士学位78人,本科学历83人;在年龄结构上,45周岁以上10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28.5%,35-45周岁1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34.1%,35周岁以下13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37.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人,占27.7%;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占38%。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校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目前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拔尖人才40余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不断完善

学校不断多渠道全方位地完善“内培外引、校企互通”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一)岗前培训

中等教育时期,根据山东省教委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以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十年规划要点》的通知精神,学校规定每年新补充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都要送省教育研究室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

2004年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以后,全校教师进行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2005年119人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后每年新进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截止到2018年又有277人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

除了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外,自2013年开始学校每年制定新进人员培训计划,并请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标兵、心理辅导专家、校级教学新星等分别对新进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身份转变,尽早熟悉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尽快胜任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快速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去。

(二)访问学者

根据《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通知》(鲁教人函〔2007〕11号)要求,从2007年学校共选派二十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进行研修,使他们及时了解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领域,开展或参与相应的科研工作,大幅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国培省培顶岗实践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要求,学校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企业参观实践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学校自2011年以来,共有26名教师参加了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自2012年以来,共有148名教师参加了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培训;21名教师参加了企业顶岗实践。为提高学校教师国际化视野,近年来还选派10名教师、10名学生参加了国(境)外培训。

(四)在职提高学历、学位

中等教育时期,学校鼓励不具备规定学历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成人自学高考、函大和电大等学习,到2004年7月,陆续有17人取得专科文凭,24人取得本科文凭,7人取得硕士学位。2005年,学校修订了《教师报考研究生的规定》,取消了对教师报考统招研究生的一些限制,继续鼓励教师报考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培养费、工资待遇方面给予资助,到2018年,又有7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8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

(五)人才引进

中等教育时期大部分教师是从高等院校分配来的高校毕业生和选留的本校优秀毕业生。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2008年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打破了学校无引进博士的历史。2015年研究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引进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声望、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拔尖人才,重点引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优势学科、有潜力学科建设的急需人才,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加大了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使学校的科研实力与专业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07年开展高层次领军人才“柔性引智”工作,吸引国内外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等方式,为我校提供了智力支持。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黄璐琦等17位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

三、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1993年学校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校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与管理办法》,接着又出台了《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实施意见》,1999年通过了《关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管理办法》。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中等教育时期加强梯队建设,造就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有着重要意义。

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以后,根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工程”建设规划》,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术梯队,2009年制定了《“123”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并进行了第一届“123”人才评选,2012年修订了《“123”人才科研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目前累计评选第一层次人才2人,第二层次人才5人,第三层次人才25人,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梯队。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建设拔尖人才攀登工程、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新星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工程、教学团队工程、专业带头人工程、青蓝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八大人才工程,构建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立体多元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引进竞争和奖励机制,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引入竞争机制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学校在引进新教师工作中,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全面考察、择优录取的原则,吸收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在职称评聘工作中,2010年中级职称评审首次采用末位淘汰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了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013年制定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与首次人员聘用实施方案》和《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技术岗位首次聘用条件》,按照公开竞争,坚持标准,优者上,劣者下的原则,使优秀教师被优先聘任或及时晋升到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上,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建立和强化激励机制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保障基础性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以岗位绩效和贡献为依据,学校出台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充分发挥了收入分配制度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每年教师节前夕为从教三十年的教师发放纪念品,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了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2018年又进一步修订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表彰奖励暂行办法》等人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建成一支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分享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