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新闻
建校六十周年学校工作巡礼之一:砥砺进取60载 教学工作谱新篇
时间 : 2018-10-01 18:03:43

砥砺进取60载  教学工作谱新篇

60年来,一代代中医药高专人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呕心沥血、甘于奉献,学校从“住民房,点油灯,铺海草”阶段发展为国内知名的拥有一流办学条件的专科学校;从仅有的1个中医专业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的15个专业;从建校之初的7位教职员工发展为如今的500余人;在校生由90人发展为现在的12000余人。砥砺进取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赞誉,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一直以来,学校历届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开展各项工作,时刻将教学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位。对常规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鼓励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激发一线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4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专)”。200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升格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以优秀等次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山东省第二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验收。“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战略的实施助推学校迈上了新台阶,“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精技善能”的育人方略日益明晰科学。学校正以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引领全国中医药职业院校共同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二、科学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精细化做好教学工作

规章制度是实施教学管理的指导原则和工作基础。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现已科学构建了涵盖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管理等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20余项。教学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同时,形成各类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学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教学新星评选与管理办法》每2年评选一次,48位奉献在教学一线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受到表彰奖励;在新修订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明确了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实时更新等方面认定高系数工作量,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的实施,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规章制度的落实将迈上科学发展的新台阶。

三、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行业、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理念,对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学校现已形成以“中医学、中药学、护理、针灸推拿为主体”的专业布局,开设有15个专业,具有鲜明的中医药行业办学特色。省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期间,学校健全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布局,形成了“药学精、临床优、护理宽、医技实”的专业特色,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学校现有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学校正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组建了药学类、中医学类、护理类、康复保健类4个专业群,积极申报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以期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建设与发展水平。

四、实施八大人才工程,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建校初的7位教职工到如今的500余人,教师数量日益壮大,整体具备了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砥砺进取60载,正是一代代中医药高专人的呕心沥血和无私奉献,才使学校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药高等学校,十大名老中医药专家更是名垂校史。近年来,学校出台了系列制度文件,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与专业能力。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实施八大人才工程,学校现已构建起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立体化多元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4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专业带头人30人、校外兼职教师600人,形成了一支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五、打造“五位一体”实训条件体系,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岗位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整合校内外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实践育人质量不断提高。从学校落成第一幢实验楼、成立学校附属中医院和中药厂,到如今拥有7个实验实训中心、2个中心实验室、非隶属关系附属医院15所、实习就业双基地160余处,实训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各专业群构建了由“专业群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平台、专业群综合技能训练平台、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校外实训基地”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打造成了“实境化、多功能、开放式”的校内外实训条件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六、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引领中医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多年来,学校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加强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等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学生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引领中医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牵头制定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等。获得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及视听教材400余部。

七、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中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学校凭借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学校于1985年建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函授站2个,于2008年取得了山东省成人继续教育办学资格,于2017年建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累计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近10000名。承担了山东省2005~2010年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累计培养乡村医生8000余人次。依托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国家卫生资格考前培训基地等,学校开展了中药调剂员、中医养生保健师、经络调理师、育婴师等10余个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以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等考前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达50000余人次。各类继续教育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广布于全国中医药领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八、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面对新机遇,学校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健全了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四级管理模式,不断完善“1125”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医教协同、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双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了97%,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到90.6%。校企合作订单班数量达到50个,每年订单培养毕业生700余人。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金奖)33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43项。现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品优技高的中医药人才4000余名,毕业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广受社会赞誉。(教务处 文/项东宇)

分享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