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新闻
建校六十周年学校工作巡礼之二 : 我校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 : 2018-10-07 09:04:0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近日,继《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暂行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后,我校连续出台了《山东省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方案》、《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基层中医临床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规范性制度文件,为社会服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学校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技术和资源设施“三大优势”,依托“五个中心、五个基地”,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术服务、科普教育和健康服务等5项社会服务工程,着力打造“5525特色”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基础。

不断完善“五个中心,五个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基础,加强内涵建设。五个中心即中医药技术服务中心(国医堂诊疗中心、针推理疗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药制药实训中心、中药真伪鉴定中心)、山东省道地药材培育推广中心、医养结合养老中心、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医学实验中心;五个基地分别是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全国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对“五个中心,五个基地”经费支持力度,并为其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同时,建立了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科研和社会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科研成果和技术转移优先激励机制、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完善了社会服务功能基础。

二、聚焦医养健康产业,大力开展五项社会服务工程。

1.职业培训工程

面向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等群体,学校开展了保健按摩师、灸疗师、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护士执业资格等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把学校的课程标准与相关工种的职业标准相衔接,融入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中,切实做到深度“课证融合”。建立了一支由学校、医院(药企)共同组成的科技培训服务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各类行业业务培训,提高区域卫生人才业务素质。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创新,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年均职业培训量达到5000人次以上。

2.继续教育工程

学校将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举措,统筹学历、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健康服务业的继续教育,打造了“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年均各项继续教育培训量达到了2000人次以上。开展了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护理自考本科助学培训、山东省中医医院“西学中”培训、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企业职工培训、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等多项继续教育服务。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本专科函授工作和学校专科函授教学水平日益提升,招生人数不断壮大。

3.技术服务工程

学校依托优势专业群和重点学科,对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在中药制剂研发、中药栽培技术推广、中药资源普查、针灸推拿技术应用等领域面向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先后与山东润华药业有限公司、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横向技术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14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完成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2017年6月,我校凭借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被认定为2017~2018年度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017年11月,学校被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确立为全省中医监督执法培训基地,并举办了中医监督培训班,全省市、县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负责人及从事中医药监管的卫生计生监督员160余人参加了培训。

4.科普教育工程

学校将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普及中医药防病健身知识,推动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中医药、熟悉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已形成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医养结合养老中心的作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总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现已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每年开放200天以上,接待观众2万人次以上,接待社会团体100团次以上,对接烟台当地中小学10所。编著出版了《绿色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新技术》等系列中医药科普著作,制作了传统中药炮制操作技术视频片等。学校各专业每年定期开展中医中药乡村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医药知识进社区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活动,年均受益公众达6000人次以上。

5.健康服务工程

新建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中心,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形成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中心。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依托学校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优质的诊疗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全科、全程、亲情式、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开展了中医博士专家团社会义诊活动、社区义诊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等特色健康服务活动,年均受益3000人次以上。

今后,学校将不断创新社会服务体系,把学校建成政府信任、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引擎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送人才、送技术、送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健康山东建设、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务处 /苏培庆 项东宇)

分享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