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新闻
建校六十周年学校工作巡礼之三 : 以科研工作提升 促学校内涵发展
时间 : 2018-10-07 09:06:54

科研工作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学校的科研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2004年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后,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2013年7月,为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在原“教务与科研处”的基础上,正式设立了科研处,主管学校教科研管理、教学质量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科研处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不断加强对学校教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与模式,使学校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研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一、建章立制,夯实科研基础

(一)完善架构

为完善学术管理的规范性,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学校在1980年成立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基础上,于2006年11月成立“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之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动态调整。健全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并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制定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重组学科组,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科研发展、科研管理、学术评价等方面的职能。

(二)健全制度

紧跟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常态、新步伐,结合科研管理工作与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修订完善校内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的有关文件。制(修)订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纵向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科研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教科研项目管理,加大教科研项目及成果培育力度,建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优先激励机制。

(三)规范流程

科研处主要负责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的发布、申报、立项、检查、验收等工作;负责学校科技(教学)成果鉴定资料的审查、上报、成果鉴定证书办理、科技成果登记及报奖等工作;负责学校年度教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及经费的申报、审批,并配合学校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报销登记审核工作;负责学校教师年度教科研项目、论文、专著、成果及专利等科研工作量统计、审核与奖励工作;负责教科研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及科研处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负责上级主管部门各类教科研数据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工作。为了保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科研处认真梳理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科学规划,提高学科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战略规划,鼓励有条件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管理,整合资源,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建设,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中药鉴定学科(张钦德教授主持)、中药炮制学科(刘波教授主持),是目前为止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015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验收检查工作专家组通过了我校“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鉴定学科结题验收和“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炮制学科中期检查。2014年3月,学校张钦德教授主持的中药栽培学科和王培忠副教授主持的中药药理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实验室。2015年12月,学校启动建设了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和针灸学四个校级重点学科,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名、后备学科带头人7人,带动了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科研引领,实现双量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实现了项目、成果双丰收。学校共承担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19项;承担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科研项目、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市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共235项。教师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8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60余部。

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1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学校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28项,其中山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1项。学校专利共有1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注重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学校建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学校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80余门,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自上而下的示范引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培育促进机制,形成梯次展开、均衡发展、整体推进的课程建设格局。

五、交流合作,搭建学术平台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校刊》创刊于1979年,原名《中医药资料》,当年出版1期,1982年改名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校刊》,出版第2期,1984年出版第3期,此后8年之久未出版。1993年重新出版,至2003年每年出版1期。2004年校刊更名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至2006年每年出版1期。2012年重新出版1期。

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学校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建校以来,共举办学术讲座143期。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国内外各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建校以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余人次,积极参加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年会、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年会等学术交流,共计投出论文500余篇。

服务社会,助力科学发展

学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引导激励机制,出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根据专业社会服务特色,2015年组建了中药专业、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8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提升学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三个中心、五个基地”,积极开展五项社会服务工程,全面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中药调剂员、保健按摩师、中医刮痧师等10余个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继续教育服务,形成“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继续教育体系,助力健康服务业发展;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技术服务,建设了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1个,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3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承担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作,起草制定了《山东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中医中药乡村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医药知识进社区等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编写中医药科普著作10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博士专家团社会义诊活动,搭建了集“健康查体-评估-养生保健指导-防治”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特色健康服务,打造了惠民生知名品牌。

分享到:

推荐